1、强基计划是什么?
答:强基计划是高校招生的一种特殊途径,区别于高考统招,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校测成绩择优录取,突出基础学科的引领作用,入校后单独编班,重点培养。
2、报考强基计划有什么好处?
答:强基计划对考生进入名校、高校选拔优秀生源、国家培养人才都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①缓解高考裸分压力,增加进入名校的机会;②强基校测考核直面高校专家,增加考生的阅历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素质;③强基招生和培养一体化,便于考生提前进行生涯规划;④让少数竞赛银牌及以上的考生破格入围,不占非破格招生计划,为拔尖人才创造了机会。
3、强基专业学费多少?
答:高校强基计划专业学费跟高考统招录取学生的学费一样,部分学校还有专门的奖学金倾斜。
4、强基计划有哪些专业招生?
答:强基计划开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相关专业招生,部分学校开放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医学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等。2022年各大高校具体招生专业,以当年高校实际发布的简章为准。
5、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和高校专项能同时报吗?
答:只要符合相应的报名条件,都可以同时报考,如果考生同时通过多个招生项目,校测时间可能会“撞车”,需要做出取舍。
6、强基计划在每个省招多少学生?
答:各省市招生计划会在报名系统内公布,大家可在报名时间内登录系统,查看各院校专业招生计划。
7、强基计划可以报多所学校,然后确认一所吗?
答:不可以,强基计划报名系统限制最多报名1所院校。
8、强基计划可以报几个专业?
答:各高校限制情况不同,大多数选择多个专业或1个专业组内的多个专业,也有高校只能报考1个专业。
9、强基计划能降分吗?有竞赛奖项能降多少分?
答:强基计划按照综合成绩录取,没有明确的降分优惠。但从往年录取情况看,最后录取分数大多比高考裸分录取的分数低5-20分,甚至到30分。另外,对于有学科竞赛基础的考生来说,校测考试时比一般考生占优势。
10、没参加竞赛或是竞赛奖项太低,可以报强基吗?
答:可以的。只要综合成绩优秀都非常有机会入围强基计划,靠竞赛破格入围的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不占普通考生的名额。
11、复读生可以报强基计划吗?
答:复读生可以报名,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和高考报名相关联,符合当年高考报名考生身份都可以进入报名系统进行报名。
12、强基计划中的一本线是什么?
答:未合并批次省份一般表述为:理工类/文史类一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省份特殊类型最低录取控制线可视同一本线,具体表述以生源地省招办公布为准。
13、请问强基计划只针对农村同学吗?城市户口能报考吗?
答:强基计划对户口没有限制。针对农村特殊区域招生的是专项计划。
14、科创类奖项能报强基计划吗?
答:强基计划对奖项没有硬性要求,入围主要还是看高考成绩。如果有科创类奖项的话,可以选择相应心仪的专业和高校试试,面试时候会锦上添花。
15、五大学科竞赛奖项对强基计划有用吗?
答:多数高校给出的破格入围条件为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满足奖项要求的考生在报考强基计划时按照破格考生申请报名。银牌以下考生,可以根据高考成绩选择感兴趣的高校和专业,在校测时发挥专业特长优势。
16、奥赛获奖科目是否要和报考专业严格对应?
答:大部分高校不要求考生获奖学科与报考专业完全一致,按简章要求报考即可。但基于学科特长和兴趣爱好考虑,建议报考时奥赛获奖学科和专业做一定匹配。
17、文科生报考强基计划是不是太吃亏了,证书都不管用?
答:强基计划入围更看重综合成绩,另外,文科奖项在校测面试也能侧面反映出文科类专业学习潜力,所以在校测还是占据一定优势的。
18、强基计划对考生身体有什么限制?
答:部分高校强基计划专业对视力有要求,不招收色盲、色弱的考生,具体要求在简章中都有说明,其他符合国家标准即可。
19、强基计划理科生可以报考文史类专业吗?
答:部分高校文科专业文理兼招,具体以高校简章中对专业的文理科和选科要求为准。
20、国二以上奖牌的竞赛生会不会扎堆报清北?
答:具有国二以上奖牌的竞赛生非常优秀,但录取还需要结合高考成绩,建议结合高考成绩选择或同院校招生组进行沟通后再做决定。
21、同一学校既有强基计划又有综合评价招生,怎么选?
答:强基计划优先录取。如果成绩比较好并且喜欢基础学科专业,更加适合强基计划。如果成绩一般,高考分数预计和这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差距很大,还是建议优先综合评价,因为综合评价招生门槛普遍比强基计划低。
另外,还需要综合个人的生涯规划和个人理想,强基计划本科阶段不能转专业,倾向本硕博培养。
22、五大学科竞赛铜牌奖项是报综合评价还是强基计划?
答:综合评价和强基计划并不冲突,都可以报,但强基计划在综合评价之前录取,考生可在校测确认前权衡选择,建议主要衡量招生专业和自身成绩两个因素。
23、强基的计分方法不包含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那么提交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大多数院校基本是在校测面试环节参考,部分高校甚至将此纳为校测成绩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