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4高考还有232天,想必大家最近都在忙高考报名的事,强基计划作为高考招生的主要途径之一,一直受到很多广大家长及考生的关注。
那么,强基招生录取模式如何?适合哪些考生报考?考生又如何准备?今天,慧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详细解读。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强基计划非常适合基础学科突出的优秀考生报考,这类学生如果单靠高考成绩也许无法考上这39所国家最高层次的大学,强基计划给予这类考生优惠同时,建设国家的基础学科,达到双赢。
从近几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来看,强基计划主要招收两类学生:
第一类是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非常适合拥有以下特点的考生报考:
(1)成绩优秀的考生;
(2)对基础学科感兴趣或学科能力突出的考生;
(3)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学科竞赛中金牌或银牌奖项的考生;
(4)对未来有明确相关规划的考生;
(5)在学业上有深造打算,尤其是打算本硕博连读的考生。
强基计划不仅聚焦拔尖人才的选拔,更注重人才的培养。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和学习条件,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探索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书院制,清华大学设立五大书院,集中优质资源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管理。 培养模式导师制,北京大学实行“1+X”导师制,聘请院士、教授等任导师,每位学生至少配备一名博导为指导教师。培养模式本硕博衔接培养,复旦、上交等学校提出本硕博衔接培养,或免试读研、或直博。培养模式国际化培养,大部分学校有公派留学机会,可以参加国际项目和竞赛,接触国际尖端领域知识。培养模式阶段性分流考核,每学期或学年进行考核,不合格将转入普通班、优秀的将吸纳进入强基计划。培养模式教学多元个性灵活,小班化教学,强化数理基础,开放特色优势课程。
其中,复旦、上交和南大、中科大、浙大、西安交大、同济、厦大在校测时间安排上与其他高校有所不同:考生进行复试确认(6月中下旬)→高校校测复试(6月22日前)→高考成绩公布(6月25日前)→强基计划录取(高考提前批录取之前)。
强基计划以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校测成绩是综合成绩的重要部分。其中高校校测成绩均占综合成绩的15%,高考成绩占85%,所以有入围看高考,录取看校测的说法。
高校强基计划主要考笔试、面试、体测,在江苏招生的34所高校中有16所高校仅考面试。考试时间集中安排1-2天内进行,考生在高考后得知自己是否入围,并决定是否参加高校校测。其中,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的考生可以通过强基计划破格入围生报考。
目前,全国共有39所强基院校招生,在江苏招生的只有34所,有5所不在江苏招生,分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023年的入围分数线普遍上涨,但基本都低于普通投档线,且多个专业入围分数线的对应位次下降,甚至出现断档情况。
所以比起高考裸分,强基计划无疑提供了一次低分升学的机会。
因此,对于自身成绩略低于目标院校投档线的考生而言,可以考虑强基计划,实现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