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部撤销的专业持续上涨,其中不乏曾经的热门专业。大学里的有些专业,可能上着上着就没了!近5年来教育部撤销的专业有哪些,考生及家长该如何理性看待专业选择?考生及家长们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本科专业的增设和撤销,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晴雨表”。日前,国务院发布了一则《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通知中提到: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及时减少、撤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
该通知再次将“撤销专业”这一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部分被撤销数量较多的专业甚至被大家打上“没有用”“学不到东西”“不好找工作”等标签。
这些专业,被撤销!
在近五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5年间,共计1691个本科专业被撤销。从撤销专业总数上看,被撤销专业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2020年,高校撤销专业数已经达到518个之多,创历史新高。这一数字是2014年的7.7倍——2014年还只有67个被撤销专业。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行备案或审批制度每年集中进行一次。撤销专业总数上升的背后,是国家对专业布局的精细调整。
从具体专业上看,在2016-2020年被撤销的本科专业名单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高居榜首,共计被55所高校撤销,一直是被撤销的“大户”,数量更是逐年递增。
除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之外,服装与服饰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产品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工业设计、生物技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被撤数量同样较多,在所有被撤专业中位列前十。
总的来看,高校撤销专业的原因有很多,如招生困难、就业前景较差、和其他专业定位重合度高、资源整合等。但撤销行为仅代表的是具体高校的具体专业情况,并不代表所有高校的相关专业水平都不行,需要理性、客观看待!
名为撤销,实则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瘦身”的专业也包括不少双一流高校的热门专业。2020年,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被撤销,而这些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一直是报考的热门,专业排名也位居全国前列。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专业被撤销是为了更好的转型升级,比如临床医学专业逐渐以五年制、八年制为培养的主流,撤销七年制专业并不意味着这些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发展得不好,或不重视这一专业,实际却是恰恰相反。
南开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于1989年开始招生,2014年,为贯彻教育部关于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调整为“5+3”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该专业学生5年本科阶段合格后直接进入本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
临床医学“5+3”模式,目的是实施本硕贯通培养和加强临床规范化训练,同时学生亦有机会攻博深造,对在校生和高考生未尝不是一种“利好”。
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就业惨淡
具体来看被撤销的专业类别不难发现,管理类专业被撤销的较多,如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近五年分别被55所和50所高校撤销。
究其原因,生源不理想以及相关专业的培养方向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是专业被撤销的重要因素。业内人士介绍,公共事业管理也曾红极一时,从2000年到2017年,中国开办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院校数量,几乎翻了10倍,但由于就业单位少,所以很多高校选择撤销该专业。
据《光明日报》报道,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职位需求,2019年比2018年下降了31%,2020年比2019年又下降了37%。“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无法在人才市场上被吸收,而有的专业却供不应求,这会倒逼高校、学生做出更合理的选择。”青岛工学院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王建伟分析。
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职业是文员、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其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也低于全国平均较多。供过于求、专业培养质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等是导致专业人才未从事相关工作的主要原因。
写给家长
近年来,在大学持续扩张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新增专业数量除2019年为1853个之外,其他年份均超过2000个,远高于撤销数量。在高校本科招生数量增长速度趋稳的背景下,预计撤销专业的数量还将会持续增大。高校将在专业设置上回归理性,围绕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办学条件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对于个人而言,市场对于专业的反馈有滞后性,纯粹奔着热门领域可能会失望而归。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建议:“考生和家长应理性看待专业冷热,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广泛地涉猎,打好基本功,将来面对不确定的社会环境时,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变通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